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
文圖學研究文本和圖像,《時局全圖》上有圖像文本,還有題詩的文字文本,理解畫意首先必須辨識圖像,明白圖像(能指)和代表國家(所指)的對應關係。
(前略)
四、 《時局全圖》的創製文化系譜
對於初接觸到《時局全圖》的觀者,《時局全圖》的構思設計奇特,具有相當的視覺衝擊力。這樣的動物/物件喻指國家的地圖繪製,興起於19世紀中葉。描繪俄國和英、法爭奪小亞細亞地區權益的克里米亞戰爭(Crimean War, 1853-1856)期間,1854年倫敦出版的漫畫戰爭地圖(Comic Map Seat of War, 47.9×68.1 cm)畫家湯瑪斯.昂偉恩(Thomas Onwhyn, 1811-1886)就用動物代表國家──俄國是熊,英國是獅子,法國為鷹。
法國畫家Paul Hadol(1835-1875)描繪普法戰爭(Franco-Prussian War)的歐洲漫畫地圖(Comic Map of Europe 1870, 28×44cm)表現了當時歐洲各國的態度和彼此張力。其中,瑞典被畫成豹(panther),愛爾蘭是英國(婦人)牽著的貓。這幅地圖後來有德國畫家Arnold Neumann(1836-1920)的歐洲幽默地圖 (Humoristische Karte von Europa im Jahre 1870, 35.56×40.64 cm)回應不同的觀點。
動物造型的國際地圖之外,《時局全圖》還具有19世紀幽默諷刺漫畫的調性。法國的Le Charivari(1832-1937);英國的Punch(1841-1992, 1996-2002);日本的Japan Punch(1862-1887);法國的Le Petit Journal(1863-1944);香港的The China Punch(1867-1868, 1872-1876); 美國的Puck(1871-1918); 上海的Puck or Shanghai Charivari——這些報刊經常刊登用動物擬人,具有隱喻象徵效果、反映時事的圖像。例如1885年的Japan Punch就刊登了穿韓服戴朝鮮高笠的人和代表俄國的熊、代表英國的獅子玩牌,他的身後坐著穿滿清朝服戴官帽的中國人(圖5)。
《時局全圖》的兩個主題:「中國沉睡」和「中國被瓜分」的題材屢見不鮮。例如1872年2月1日的Puck or Shanghai Charivari 有一幅漫畫,畫三個階段的中國人,從過去的沉睡,到現在的初覺,而到未來看著這本Puck or Shanghai Charivari而清醒。Le Petit Journal 1898年1月16日,就畫了英國、俄國、德國和日本準備拿刀分割寫了“CHINE”的中國大餅。
1843年的Punch用“cartoon”(卡通)一詞指涉這種形態的圖像,謝纘泰也說自己畫的是「政治卡通」,對照前文的歐洲漫畫地圖,可見「卡通」和「漫畫」的含意重疊,語詞混用。漢語裡的「漫畫」又稱「連環畫」、「寓意畫」,一般是簡筆畫法。「卡通」則是外語音譯,現在偏向指角色擬人化,以兒童為主要對象的作品,比如迪士尼的卡通角色米老鼠。
20世紀初,亞洲的漫畫刊物延續Punch和Puck的風格興起,而且逐漸本地化。不像Japan Punch是橫濱的Charles Wirgman (1832-1891) 創辦; 香港的The China Punch由W. N. Middleton等人創刊;上海的Puck or Shanghai Charivari由F. & C. Walsh(別發洋行)發行,表現的是外來者的目光和情緒,1905年北澤樂天(1876-1955)創《東京パック》(Tokyo Puck);1906年赤松麟作(1878-1953)創《大阪パック》(Osaka Puck),題材和內容趨於本土。在台灣,也有《台灣パック》(台灣潑克),創刊於1911年;上海則有1918年沈泊塵創的中英對照《上海潑克》(又名《泊塵滑稽畫報》)(圖6)。
除了法國、英國和美國等國的畫報刊登中國被瓜分的圖像,澳門《知新報》在1898年刊出瓜分中國圖;日本也在19世紀末、20世紀初提出「支那分割」論。美國耶魯大學法學士、英國劍橋大學國際法專攻的蔵原惟昶,就在其1906年的《政界活機》一書中附「清國與列強」插圖(圖7)。
圖的結構布局類似《時局全圖》,圖中的國家和1854年湯瑪斯・昂偉恩的漫畫戰爭地圖一樣,熊代表俄國,獅子代表英國。和《時局全圖》相同,老鷹代表美國。不同的是:老虎代表法國,狼犬代表德國,日本則是龍。這些國家的象徵物是否存在造型的規律?《時局全圖》裡的代表物又是如何形成的?以下我用文圖學的方法分析解讀。
五、解析《時局全圖》
文圖學研究文本和圖像,《時局全圖》上有圖像文本,還有題詩的文字文本,理解畫意首先必須辨識圖像,明白圖像(能指)和代表國家(所指)的對應關係。早在17世紀,俄國就以熊作為象徵物,漫畫地圖和Punch等畫報也用熊指涉俄國,個別圖像由於傳達主旨和立場差異,而畫可愛熊、無辜熊、凶猛熊⋯⋯。《時局全圖》的熊額頭有中文的「霸」字和英文的“conquest”。圖下方框裡點明的「俄」是「妄霸無恥」,直接批判。
如前所述,一般漫畫以獅子代表英國,《時局全圖》畫的則是鬥牛犬(bulldog),身上寫著“The Open Door”and the integrity of China,意指中國的門戶是因中英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而被英國打開。鬥牛犬的含義,要從圖上日本部分寫的:The Rising Sun {John Bulland I will watch the bear}得知,表示英日聯合監看俄國。John Bull源於1712年蘇格蘭作家John Arbuthnot(1667-1735)的政治諷刺小說The History of John Bull。
John Bull是個平庸粗俗又脾氣暴躁的中年男子。1762年,漫畫家Sir John Tenniel在Punch上發表了John Bull的畫像,他身材肥碩,穿著燕尾服和背心、馬褲,頭戴低矮的禮帽,有時身邊帶著一隻鬥牛犬。因此,《時局全圖》裡的鬥牛犬既是bulldog,也是John Bull,比獅子象徵英國更有貶抑譏諷的意味。
《時局全圖》裡的法國是蛤蟆,背上寫著英國和法國爭奪非洲的“FASHODA”,以及“Colonial Expansion”(殖民擴張)。英語裡的frog(青蛙)是對法國的輕蔑稱呼,謝纘泰用了英語的概念,再加上漢語「癩蛤蟆想吃天鵝肉」的妄想,把青蛙的形象更加醜化。
《時局全圖》用香腸代表德國。由於受限於圖中西方國家都被動物化的錯覺,即使圖像上已經寫了“German Sausage”(德國香腸),中國觀者仍以為畫裡的那一圈是「長蟲」,也就是蛇,而蛇在漢語的語境中有陰險冷酷的意味。Keir Waddington 研究指出:1850年至1914年間,基於英國和德國的競爭張力,以及對德國移民的歧視,德國香腸經常被用來喻指德國,藉食材的不安全、製作的不誠實來影射德國的侵略性。1864年1月9日Punch刊登的諷刺漫畫,便畫了英國牛肉、法國紅酒和德國香腸。也就是說,德國香腸是對德國的汙名化。
美國的國徽裡有白頭鷹(bald eagle),《時局全圖》裡代表美國的正是白頭鷹。鷹身上寫了“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”(血濃於水),這句始於12世紀的諺語有兩個相反的解釋,一是我們常說的「血緣關係重於其他交情」;另一是“The blood of the covenant is thicker than the water of the womb”,契約之血重於子宮之水,也就是利益結合甚於親緣關係。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,1859年6月25日,美國海軍艦長Josiah Tattnall(1795-1871)違反中立國協議,協助英軍攻打大沽口,並且說了「血濃於水」。無論採取哪一種解釋,Josiah Tattnall的「血濃於水」都說得通,美國早期是以英國移民為主獨立建成的國家;19世紀加入分一杯羹的國際軍事陣營,也為了有利可圖。
日本的漢字國名有「太陽」的意思,對中國觀者也容易辨識;倒是對西方觀者,就需要在圖像旁邊加註“The Rising Sun”,連繫“Japan”和“Sun”。
綜上所述,我們知道圖像(能指)和國家(所指)的對應關係因文化差異而非直觀瞭然,創製者為了便於觀者理解,於是加上中英文的說明。這些中英文的說明有兩重用意,一是解釋圖像的喻指,比如圖上方框裡寫的:
熊即俄國
犬即英國
蛤即法國
鶧即美國
日即日本
腸即德國
方框置於「時局」和「全圖」中間,即畫上端的中央,作為畫題「時局全圖」的「破題」:「時局」指的是這些國家和中國的政治外交情勢。
圖像所指雖然寫得很具體,不在圖像的文化情境的話,還是存在認知偏差。換言之,就算畫者明說了各物象的代表國家,仍需要第二重用意——評議這些國家的性質,進一步讓觀者知曉畫者的立場,所以《時局全圖》的下端要畫暗示簽署條約的紙筆和進擊中國的大砲,「文」和「武」之間,寫的是:
俄 妄霸無恥
英 保國通商
法 志拓已屬
美 念親助英
日 助英拒霸
德 無量大欲
《時局全圖》左上,是傳統中國畫的題畫詩:
沉沉酣睡我中華 那知愛國即愛家
國民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
落款「戊戊六月 開平謝纘泰寫於香港」,下鈐謝纘泰的號「康如」的「謝康如印」。
齊備中英文圖像和說明,《時局全圖》結合了東西方的文化脈絡,展示了希望經由視覺印象喚醒國人的意志。
六、結語:沿襲・觀看・使用
我曾經在〈文圖學與東亞文化交流研究理論芻議〉一文中,提出文圖學與東亞文化交流研究的七個理論建設面向,即「經典化」、「政治化」、「概念化」、「抽象化」、「本地化」、「規範化」和「模塊化」。將《時局全圖》置於這個框架思考,一樣符合七個面向。
《時局全圖》有簡化版的《瓜分中國圖》和增筆版的《時局圖》,並且成為歷史教科書裡的素材,已經顯示經典地位。圖中表現的19世紀末國際勢力在亞洲的布局,是政治的主題。把國家形象抽象為具有概念表徵的物質,既繼承歐洲幽默地圖和滑稽畫報的諷刺性格,又開啟亞洲本土潑克文化的漫畫類型,規範用圖像言說時事政務的創作傾向。例如新加坡《中興日報》1907年9月11日的「非非」專欄,刊登滿清官員貪污腐敗,騙取海外華僑的血汗錢花天酒地的漫畫(圖8),便將官員畫成猴子,也就是把人「動物化」,以達到嘲弄效果的模塊式作法。
以上七個面向,主要針對創作而言。對於一般觀者,《時局全圖》提供了香港視角、中國本位的觀看立場。有別於畫報的文字加圖像閱讀情形,《時局全圖》以地圖為主體,具有指示方向、便於公開張掛,乃至集體觀看的物品條件。即使晚清以來的畫報已經以圖像為主,文字從屬於圖像,作為輔助說明,翻看畫報還是個人的行為,除非畫報被攤開展示於群眾,觀者接收訊息需要理解和消化的過程。
《時局全圖》的海報形式,畫外國佔據中國和東南亞,一望可見,即使不明白何以用香腸代表德國,用鬥牛犬代表英國,用蛤蟆代表法國,觀者的認知成本還是很低,因此《俄事警聞》鼓勵讀者去買來貼在牆上,教育孩子們。
至於非華人的觀者,沒有家國分崩離析之憂,《時局全圖》的意義自然有所不同。美國Leslie’s Weekly Illustrated 刊登的《時局全圖》沒有中文題詩和上下方框解說,只在畫底註明:“How the Russian bear threatens China. – A striking cartoon by a Chinese artist, illustrating the situation in the Far East.”只提了俄國對中國的威脅,以及遠東的情況,不牽涉其他國家。連那句指美國的「血濃於水」,是戰爭中的歷史名言,似乎也對非華人觀者無關痛癢。因此,畫家的警示目的在不同的觀者眼裡並不一致,接收圖像的訊息也有所取捨。
增添了人物的《時局圖》,批判的力道甚於《時局全圖》,對華人觀者,或許真的能像畫兩側的題字所說:「一目了然」、「不言可喻」。《時局圖》製成明信片,即使還是寫了“The Situation in the Far East”,購買明信片的人是否會認真看待圖像呈現的遠東局勢恐怕存疑。更有可能的,是當成一種地方風土的紀念品,和華人切身的國愁家恨完全無干。
海報、畫報和明信片的媒介差異,形成觀者、讀者、購買者的收發信息距離。百餘年前的「沉睡」之憂和「瓜分」之患只存在於歷史中,像忘卻畫家謝纘泰,忘卻一張圖的來龍去脈,那麼簡單而理所當然。
書籍介紹
本文摘錄自衣若芬主編:《四方雲集:臺.港.中.新的繪本漫畫文圖學》,中大出版社,遠流出版,2021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