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2024 年 10 月 3 日 下午 8:14

衣若芬 I LOFEN

天地大美.人文長青.衣若芬陪你一起悠遊 Discover Endless Beauty, Nurture Timeless Humanity, Wonder Alongside I Lo-fen

東坡出生在哪裡?

Bylofeni

2 月 23, 2019
關於東坡的出生地,學者的看法不一,主要有兩種說法,一是在四川眉山城裡的紗縠行,也就是現在眉山市東坡區紗縠行南段三蘇祠。另一是眉山城西七十里的撥股祠,也就是現在眉山市東坡區三蘇鎮(原名三蘇鄉2017年改為鎮),與三蘇祠直線距離約23公里。還有學者折衷兩種說法,認為東坡出生在城郊鄉間,後來搬到城內的紗縠行,之後再遷徙他處。
南宋施宿《東坡先生年譜》和傅藻《東坡紀年錄》,都說東坡出生在紗縠行。材質輕細的絲織品叫;表面不平整的縐紗叫“(音同“)紗縠行字音同銀行,顧名思義,紗縠行可能是販售紡織品的一條商業街。元代在紗縠行舊址興建三蘇祠紀念三蘇父子,是如今三蘇祠的基礎。而同樣在元代,城外的撥股祠也有三蘇祠,清代那裡叫三蘇場,民國年間的《眉山縣志》說,那裡才是東坡的出生地。
要追究真正的出生地很困難。東坡的遠祖是唐代詩人宰相蘇味道(648-705),河北欒城人。蘇味道晚年被貶為眉州長史,後轉任益州長史,在前往益州的途中去世。蘇味道的兒子蘇份留在眉州,衍息了眉山蘇氏家族,所以東坡有時自署趙郡蘇軾,蘇轍的文集稱為《欒城集》,有追懷祖上的意思。
這一支在眉山落地生根的蘇家子孫將近三百年,一直到東坡的伯父蘇渙考中進士,入朝為官,才和朝廷沾上關係,讓東坡的祖父蘇序藉著兒子的榮耀封了個大理評事官銜,累贈尚書職方員外郎。這三百年間能在眉山安居樂業,應該就像蘇洵在1056年上書樞密副使田況所說的:洵有山田一頃,非凶歲可以無饑,力耕而節用,亦足以自老。蘇家靠的是田產度日,紗縠行是東坡的母親程夫人租的地方,東坡即使不在這裡出生,也在這裡住過。
我們在東坡的作品裡,可以見到他在紗縠行活動的情形。比如〈天石硯銘并敘〉(順便一提,因為避諱祖父蘇序的名字,東坡的詩文裡把寫成,或是“)
軾年十二時,於所居紗縠行宅隙地中,與群兒鑿地為戲。得異石,如魚,膚溫瑩,作淺碧色。表裏皆細銀星,扣之鏗然。試以為硯,甚發墨,顧無貯水處。先君曰:「是天硯也。有硯之德,而不足於形耳。」因以賜軾,曰:「是文字之祥也。」軾寶而用之,且為銘曰:
一受其成,而不可更。或主於德,或全於形。均是二者,顧予安取。仰唇俯足,世固多有。
元豐二年秋七月,予得罪下獄,家屬流離,書籍散亂。明年至黃州,求硯不復得,以為失之矣。七年七月,舟行至當塗,發書笥,忽復見之。甚喜,以付迨、過。其匣雖不工,乃先君手刻其受硯處,而使工人就成之者,不可易也。
這一方失而復得的天石硯,有如東坡的傳家之寶。他十二歲時在紗縠行的空地玩耍,挖出了一塊形狀像魚,摸起來有如皮膚溫和瑩潤的淺綠色石頭。石頭上有細小星星的花紋,敲打有鏗鏗的聲音。他試著把這塊石頭做為硯台,發墨效果很好,美中不足的是,沒有凹處能夠存水。父親蘇洵告訴他:這是一方天然的硯,材質優異,就是外形不完善而已。認為得到這塊奇石是對寫作的吉祥徵兆。
蘇洵為這方硯石刻了凹處,讓東坡能用來磨墨。東坡寫了銘文,思考難以兩全,讓人聯想起《莊子.德充符》裡說的道理。世上很多人為存活而仰人鼻息,苟且偷生,東坡自勉一受其成,而不可更,堅持初心。

宋神宗元豐二年(1079)發生了烏台詩案,東坡下獄受審,他的家庭受到打擊,書籍也零亂散失。第二年,東坡被貶到黃州,想找這方硯石但找不到,以為弄丟了。元豐七年(1084)四月,他離開黃州要往貶所汝州,坐船經過當塗的時候,竟然在書箱裡發現它了!東坡非常高興,把它交給二兒子蘇迨和幼子蘇過。1068年,東坡處理過父親和妻子王弗埋葬家鄉的事情,守喪期滿之後,和弟弟子由出蜀,效命朝廷,從此,再沒有回故里。東坡的兒子從天石硯聽到了紗縠行,那個遙遠的老家故事吧?─為了支持你們祖父遊學,祖母變賣嫁妝,在紗縠行租房做起生意,撐起全家的經濟…。

部分內容刊2019年 2月 23日,新加坡《聯合早報》”上善若水”專欄

By lofeni

讀書。寫作。教學。演講。旅行。我的日常生活。 作家。文圖學創發人。任教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