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荔英「北京風景」(Scene from Peking)。油畫,91 x 72 cm。畫左下題簽「CHEN」
張荔英浙江南潯故居「尊德堂」
張荔英致父親信函(衣若芬攝於尊德堂)
1931年5月,57期《良友畫報》封面人物張荔英(衣若芬翻拍自上海圖書館)
在新加坡的國際星級酒店看見張荔英(1906-1993)的畫作「北京風景」(Scene from Peking)(圖1),意外的驚喜。 起初不敢置信這就是張荔英的作品,畫作下方的銅板寫的是Georgette Chen(1907-1992),仔細端詳,確定是張荔英。沒想到這幅在2004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,以573600港幣成交的傑作,竟然就近在眼前。
1938年夏天,陳友仁前往香港。1941年12月26日,因香港淪陷被日軍拘捕。1942年5月遣送中國,軟禁於上海法租界。1944年4月,陳友仁罹病,不幸於5月20日去世,享年66歲。[4]張荔英為陳友仁畫了許多肖像畫,有些作品的姿勢和藝術表現很容易令人聯想到梵高(Vincent van Gogh)的「嘉謝醫生的畫像」(Portrait of Dr. Gachet)。[5]
[1] 關於張荔英的繪畫藝術,可參看Kwok Kian Chow, Channels & Confluences : a history of Singapore Art (Singapore: Singapore Art Museum, 1996). Jane Chia, Georgette Chen (1906-1993), A Pioneer Artist, Feminist Studies, Vol. 25, No. 3 (Autumn, 1999), pp. 670-677. 黃湘齡:〈張荔英:新加坡畫壇先驅〉,《文化交流》(2006年第6期),頁76-79。陳汝婷,姚謙等著:〈張荔英的傳奇人生〉(專題),《南洋美術季刊》總25期,2008年,頁17-32。 [2]潘榮琨,林牧夫:《中華第一奇人──張靜江傳》(北京:中國文聯出版社,2003年)。張南琛,宋路霞:《張靜江、張石銘家族:一個傳奇家族的歷史紀實》(重慶:重慶出版社,2006年),頁267-274。 [3]尚明軒:〈宋慶齡陳友仁關係鉤沈〉,《近代史研究》(2000年第3期),頁306-311。 [4]錢玉莉:《陳友仁傳》(石家莊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9年)。 [5]順帶一提,陳友仁與前妻所生的次子陳依範是一位政治漫畫家,陳依範的媳婦陳元珍女士有關於陳友仁、陳依範、陳一文三代人物的闡述,見Yuan-tsung Chen, “Return to the Middle Kingdom: One Family, Three Revolutionaries, and the Birth of Modern China” (New York: Union Square Press, 2008)。中譯:陳元珍:《民國外交強人陳友仁:一個家族的傳奇》(香港:三聯書店,2009年)。 [6] Marco C.F. Hsu, translated by Lai Chee Kien, A Brief History of Malayan Art (Singapore, Humanities Press, 1999), p77.